在2001年的國內證券市場上,銀廣廈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件的曝光,如同一枚枚重磅炸彈,在我國會計界“爆炸”;而在美國爆發(fā)的安然事件、世通、施樂的會計造假案,則引發(fā)了一場嚴重的國際性會計危機,嚴重損害了會計職業(yè)的社會公信力。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如何重塑會計誠信,成為目前資本市場亟需解決的問題。那么,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1.會計信息不對稱是會計失信的前提信息不對稱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的喬治。阿克爾洛夫等人提出的,指的是市場經濟的活動主體具有不相同的信息。如果會計信息是對稱的,會計信息的提供者與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虛假的會計信息就很容易被識破,就談不上會計失信的問題。而現實的市場并非是一個有效率的市場,信息不對稱始終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對稱是會計信息制造者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前提。
2.會計自身的特點及局限性是會計失信的條件在日常經濟中,我們經?吹綍嬋藛T為一分錢的差錯折騰半天,所以,會計學表面上給人們的感覺是一門非常精確的科學,但事實上會計學是一門貌似精確但并不精確的科學。這是因為會計原則或會計標準的選擇余地較大,不同的選擇將生成不同的會計信息,這就為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3.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國會計失信的根本原因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由國企改制而來的,由于改制不徹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制約機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較突出的問題。比如股權結構不合理,“一股獨大”現象嚴重;董事會、監(jiān)事會缺乏必要的機制來保障全體董事維護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在人員、財務、資產、機構、業(yè)務上沒有實現真正分開,導致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操縱等等。
4.對公司造假的處罰力度輕、執(zhí)法不嚴是我國會計造假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對檢查出來的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公開處理”,這就減弱了法律的效力。因為經濟處罰是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權益來承擔,即由投資者來為公司的造假行為承擔責任,從而轉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責任人應負的責任。
因此,筆者對提高會計誠信提出幾點想法:
首先,加快會計準則的研究和制訂,減少會計虛假信息的施展空間。其次,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落實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從會計角度看,則應進一步落實《會計法》關于“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的規(guī)定,督促單位負責人加強內部控制和管理,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會計責任。第三,對惡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從立法、執(zhí)法方面對造假單位及責任人進行經濟或刑事處罰,同時加大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從根本上遏制會計造假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勢頭。第四,推行誠信保險制度。根據國外的一些做法,對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險公司投保誠信險。當公司出現誠信問題,導致投資者受到損害時,保險公司必須負責賠償。這樣一方面保護了投資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使保險公司為了自己不受利益損失,必然加大對投保公司的監(jiān)督,通過市場行為進行監(jiān)督,降低監(jiān)管成本。第五,實施誠信工程,強化誠信教育。法律和信譽是維持市場有序運行的兩個條件,與法律相比,信譽機制是一種成本更低的維持交易秩序的機制。為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誠信工程:
一是著力打造信用政府。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地方保護,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把誠信作為一個地區(qū)、部門考核的政績指標。二是建立信用檔案。對違反誠信的單位與個人要記錄在案,便于公民隨時查詢,從而增強單位及個人的誠信意識。三是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水準。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應該是終身教育,從學校教育,到會計執(zhí)業(yè)資格準入教育,到會計人員的繼續(xù)教育,都必須把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內容。所有會計人要真正做到“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重塑資本市場的會計誠信
- 發(fā)表評論
- 我要糾錯